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導師工作類社工化 : 一位偏鄉國小教師的在地經驗
目次 : 34
作者 : 蔡佩蓉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鄉小學導師在原漢親師關係中的處遇,希冀由族群與文化面向,切入教與學的相關問題,勾勒出親
師互動模式,讓教育現場成為開發新知識的場域。本論文的研究問題,包括:原住民族意識高漲對漢人導師的衝擊為何?從
原住民家長的角度來看,漢人中心的國民小學應有何種功能與責任?當漢人女導師遇見原民家長時,彼此的主體想像是什
麼?總之,孩子每日上學這件事究竟誰該負責?透過觀察、訪談與分析,本論文發現,偏鄉家長的類型大柢可歸納為:務實
型、好面子型、孤芳自賞型及力不從心型等四種;其次,導師視家長需求所應採取的策略,包括:現金借貸、君子協定、善
緣、傾聽等四大模式;其三,導師因應上述模式而衍生的但書,諸如:專款專用、生活「小確幸」、見面三分情、聆聽但不
涉入等四大原則。繼而,為了形塑良性的「親師溝通網」,教師的社會角色也延伸為:客服人員、赫密斯信差及「類社工」
等。畢竟,每日上學不僅是家長與學童的責任,更是學校教育人員必需共同解決的問題。誠然,原漢文化的差異容或影響親
師關係,但導師「類社工化」卻儼然成為眾之所向,因此培訓原鄉地區導師的助人技巧及製作簡易的「原漢親師指導手冊」,
更是教育當局及師資培育機構未來所應研究的課題。
目錄 :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2
  第二節 問題意識....................................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09
  第一節 文化差異、多元文化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辯證.......................09
  第二節 原住民族教育發展史....................................16
  第三節 族群認同與台灣原住民....................................22
  第四節 親師關係....................................26
  第五節 臺灣教育人類學....................................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背景、範圍與限制....................................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34
  第三節 名詞釋義....................................39

第四章 我的經驗與故事....................................41
  第一節 Krbuan Heremes!....................................41
  第二節 老師幫幫忙!?....................................47
  第三節 管家婆來也!..................................60

第五章 他/她們的聲音...............................79
  第一節 赫赫有名的—楊家班..................................81
  第二節 獵人學校裡的孔夫子—之、呼、者、也..................91
  第三節 村校聯合運動會.........................................................97

第六章結論、建議與省思.................................105

參考文獻.....................................113
附件一、代購辦理學生早餐委託同意書.................................121
附件二、花蓮縣偏鄉國小學童讀經問卷....................................122
附件三、花蓮縣推動「讀經教育」訪談偏鄉國小家長大綱.........................123
數量(本) : 20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