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院圖書室 -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院圖書室 -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首頁 > 最新書訊
大學中原住民族文化永續教學的課程研究
目次 : 59
序 :   
如何面對抵殖民教育的思潮,在大學現有課程設計中,如何發展原住民族教育的主體性與展現多元文化思維的教與學?本
書收集了筆者擔任科技部(國科會)整合計畫總計畫主持人,所組成跨域研究團隊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人類學、
教育學與原住民族研究重要期刊的研究論文,與一篇曾在 2021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年會,口頭發表過的論文,以及一
篇 2022正在進行研究的新作。記錄著多年來,與研究團隊成員共同透過工作會議的討論、國內外學術會議小組發表,與
合併課堂演講等方式,激盪出的學術論點與研究方向。感謝歷年來跨域合作的學者有: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的范麗娟、賴兩
陽、許俊才、莊曉霞,與語言學、傳播學與文化研究的湯愛玉、林俊偉、盧玉珍,還有博物館學、教育學與人類學的方鈞
瑋、何縕琪、陳怡方與謝景岳等人。以及專任研究助理們所提供在計畫執行與研究上的協助,尤其是陳雅玲在課堂觀察中
細膩的紀錄與看見。還有所有的研究對象,包含部落族人、相關教師與學生,大家一起參與營造原住民族教育主流化實踐
的歷程,與共同開展出的可行路徑。
所收錄論文的作者除筆者外、也包含共同主持人何縕琪,與專任研究助理李沛恩與陳雅玲。這其中包含了 2014-5 年與社
會及社工教師合作的「以部落為本的原住民族人才培育」整合計畫,在部落中透過服務學習提供互動與發展共識的合作機
會,發表除專書專章外在期刊中有:「紐澳原住民高等教育機構與台灣原民院之特色分析」。透過系列的國際原住民族教育
機構比較,尋找原民院課程發展特色與方向,強調大學與部落發展結合的重要。
2016 年大學的整合課程研究,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核心,整合文化 / 教育、藝術、廣播、語言與實踐的「大學教育中的原
住民族文化回應教學之研究」,子計畫訪談相關教師教學經驗,並整理發表「文化人類學課程中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
的應用」一文。接著 2017-8 年強調原住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主張加強大學教育與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研究、教學與對
話,提出「大學原住民族文化教育之認同與實踐」總計畫。2019 年研究團隊連續提出「文化永續 / 復振原住民族教育之
研究」,子計畫以教育民族誌的方法進行課堂觀察與反思,並於 2021 撰文「原住民族文化永續教學案例研究」。
在 2020 的整合計畫「以族群主流化為本的原住民族文化永續研究」,於 2021 發表「台灣高等教育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發
展之研究」一文。在 2021「以語言文化資產為本的原住民族知識建構與教育實踐」中,團隊進一步指出語言與文化資產
的重要,部落與家庭、學校與博物館間,擴大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的整體連結,讓族群智慧與現代知識可以共同提供完
整的教育。於2022年根據藝術學院的課堂觀察與學生訪談成果,整理出「原住民族文化學習轉化歷程的教學對話與經驗
敘說」一文。2022的連續整合計畫「以語文文化資產為本的原住民族知識建構與教育實踐」,結合了博物館與教育專業學
者,共同探討課程發展與文化實踐,在各級學校與原住民族地方文物館產生原住民族知識機制的具體連結。完成「文化諮
詢的學習與實踐歷程:族群所畢業生的經驗敘說」一文。
本書收錄了筆者在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系所開設課程如:大學部的必修文化人類學,碩士班選修
教育人類學專題,與博士班選修多元文化溝通專題等的教育民族誌案例研究。課堂觀察擴大至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的原住民
族工藝美術研究,企圖了解在非原民院開設原住民族文化相關課程的經驗與教學策略。
最後回到最初,以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創所時必修課文化諮詢為例,敘事訪談畢業生的修課與職場應用經驗。全書目的
在於記載由族群所至族文系,原民院至藝術學院,在抵殖民教育的課堂中,如何解放師生、大學與部落的互動關係?如何
以多元文化與跨域的思考,開放式平等的對話,共同營造文化知識生成與流動的場域?如何透過課程與教學,跨越族群與
學科的界線,互相學習,共同創造出原住民族知識在大學中,文化永續發展的無限可能。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